首页   >   省内要闻  >   推荐阅读
栉风沐雨担重任
2018-11-26 14:50:16 来源: 吉林日报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

  省科学技术协会自1958年11月成立至今,已经历一个甲子。省科协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为全省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注入正能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科协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指导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以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事业发展,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持续增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特色进一步显现,成为推动我省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零距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

  近年来,省科协始终坚持汇聚人才智力,搭建科普平台,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贡献力量。

  省科协构建与科技工作者畅通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至少5个学会、5个基层科协组织,每名机关干部联系10名左右科协代表大会代表,使得联系制度扎实推进、广泛深入。

  为给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省科协搭建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组织召开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会,近百名省内青年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交流科技工作心得体会。省科协还组织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开展调查,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思想、工作动态。

  省科协还不断地创新服务手段,组建省科协法律服务团,为科技工作者在政策、法律等方面提供帮助。开发建设省科协云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工作模式,打造集政策信息、人才服务、学术交流、双创服务、科学普及、科技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举荐、激励保障服务机制。实施“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支持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业绩。持续开展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使之成为举荐人才的基础平台。积极开展省科协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五年来共有2931人取得相关任职资格。扎实推进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创新方法宣讲和深度培训、知识产权培训、网络空间安全培训,五年来累计培训近万人次。

  多元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60年来,省科协始终坚持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多管齐下,成效显著。

  省科协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充分发挥我省作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省”的平台作用。近年来,省科协重点支持吉林市、四平市和通化市省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单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和专业人才与企业对接,探索建立吉林化工新材料联合体。

  为促进产学研更快更好的融合,省科协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省科协不断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力度,累计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65家。

  省科协不断为企业和科技人才搭建平台,助力创新驱动。他们组织开展了创新驱动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仅在2017年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就邀请90余位院士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提供有效咨询建议100多件,签订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协议23项,签约项目58个,落地39项。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申报项目117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中车长客代表队获得全国唯一金奖,一汽轿车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补齐“农村”短板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环节,省科协聚焦服务吉林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力量下沉,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我省有303个先进典型获得国家表彰,共获奖补资金4145万元。省科协还联合省农委、省人才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评定工作,首批评定农技师9529人。

  多措并举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近年来,省科协为提高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多渠道、多方式地推出科普惠民举措。

  科普画廊建在广场,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科普大屏、科普院墙走进农村……省科协积极将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五年来,累计向全省发放科普挂图3万余张,科普图书2万余册;在我省各市县区的机关、企业、社区、医院等地共布设科普大屏113台;全省累计建设科普画廊1000多处,共15000延长米;匹配科普大篷车52辆;建立农民科技书屋210个。

  传统科普阵地处处开花,新型科普阵地也不能落下。省科协通过在各个媒体开设专栏,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发挥科普工作的公平普惠作用。同时线下设立省科协科普大讲堂,组织开展省科技活动周、公众科学日等品牌活动,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量体裁衣,精准发力。省科协发挥自身人才聚集和组织网络齐全的优势,以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项目扶贫和科普设施建设扶贫为重点,面向全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行动。联合省农委、省扶贫办、省畜牧局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暨‘科技之冬’送科技下乡”活动,仅在2017年冬天,省科协成立科技下乡服务团队166支,组织科技专家1692人参与活动,以我省8个国贫县、1489个贫困村为重点,开展下乡活动1858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44.81万份,惠泽农民近60万人次。

  全心全意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近年来,省科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交流研讨,积极打造具有科协组织特色的新型科技创新智库,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科协开展“高端智库咨询服务行动”,组织14位院士和95名专家深入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在吉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交流,为我省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为发挥科技创新智库作用,省科协组织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加强吉林省“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得到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批示;《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契机推进东北亚“一带一路”合作共生发展的研究报告》《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调研报告》《建设珲春国际合作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器的建议》得到相关省领导批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省科协的决策咨询和科技高端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2015年,省科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我省8个吉林新型智库试点。近年来,省科协共完成课题研究165项,向省委、省政府上报《科技专家建议》26期。《关于建设大科学工程的建议》被纳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之中;《引导创新价值取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关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对策建议的报告》等,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栉风沐雨倍道兼程,不忘初心勇担重任。

  历经60年的发展,全省各级科协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34个,市州级科协10个,县市区科协60个,高校科协29个,企事业科协26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600个,拥有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主体的各级各类会员30多万人。

  新时代,新征程。省科协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凝聚起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新一轮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