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内要闻  >   推荐阅读
通化市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2018-11-15 15:05:22 来源: 吉林日报

  为切实保障和推动通化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通化市政法机关坚持围绕通化“五转”发展战略,立足政法职能,积极主动作为,出台多项举措,提高服务质量,谋划设计和推进一批扎实有效载体,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通化市两级法院自10月8日起开展“百名法官深入千户企业·助推‘五转’司法服务活动”,全面了解各类经营主体在成立、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编制《“五转”司法服务指南》。截至10月15日,仅8天时间共投入法官干警699人,走访规模以上企业402户、规模以下企业405户、个体工商户239户、经济合作社25户,收集解析涉及经营等方面问题343条,纳入《“五转”司法服务指南》。同时,根据民营企业特点制定涉企业案件处理原则和具体措施,完善便捷诉讼机制,减少民营企业的诉累,对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执,全面、全程、全员调解,加大政策性、敏感性案件的协调力度;妥善审理涉及民营企业的金融借款、融资租赁、企业借贷等案件,支持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妥善审理涉及中小民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缓解中小微企业用工难、成本高困境;依法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妥善审理涉中小民营企业行政诉讼案件,依法监督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通化市公安局严打经济犯罪、严抓涉企安全、严密涉企防范,积极组织开展破坏经济发展刑事案件“破案会战”,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的黑恶势力,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51起,大要案8起,打处犯罪嫌疑人26名,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530余万元。同时,建立警企联系机制,在大型民营企业设立警务室挂牌服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确定派出所民警主动上门服务。深入63家民营企业开展交通宣传活动76场次。走访重点民营企业524家、重点在建项目171家,征集意见建议137条。开辟民营企业户政业务“绿色通道”,缩短办证时限。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制培训会26次,对企业内部安全防范设施、制度建设工作进行指导126次,依法解决企业需要171件,化解企业内部矛盾纠纷37起,提供法律服务1179次。

  营造公正法治营商环境。通化市人民检察院围绕“七个严格区分”全力推进“五转”行动,严格区分企业家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犯罪与企业违法犯罪的界限;严格区分企业正当融资与企业家非法集资的界限;严格区分企业家执行和利用国家政策发展中的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的界限;严格区分企业家合法经营收入与违法犯罪所得的界限;严格区分企业家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出现的失误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失职渎职的界限;严格区分企业家因国家工作人员索贿、不作为而不得已行贿、没有谋取不正当利益与主动行贿、谋取非法利益的界限。为助力“五转”行动,通化市人民检察院还相继出台了《关于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支持建设新时代企业家队伍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法治环境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依法助推“五转”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目前,全市两级院对接各类型企业285户,征集意见建议58条。公开发布案件信息1953件,法律文书772篇。办理涉企案件84件。

  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通化市司法局立足自身职能为“五转”行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成立服务“五转”指挥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绿色通道、法律诊所、咨询热线,组建法律领导、专家团队14支,服务人员60人。完善法律服务内容,制作4大类法律服务项目表、法律需求登记表,编印11种法律服务手册8600本,制定实施通化市公证行业便民便企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限时办结服务制度。对创业者、个体工商户、企业进行走访,提供法律服务,现已对接企业近3000户;现场或通过热线电话解答各类咨询1800多次;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为企业起草、审查、修改合同382件;开展咨询论证444件,出具法律意见书70份;为企业及职工发放各类法律书籍和手册12700份(册),培训8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