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文化仰雪;锦绣比金,五行吉雪。
攀沿长白山雪的艺术上溯,就打开了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就走进了宋代以后最伟大的雪景山水。雪景以自在洒脱的胸怀保藏对自然洁远淡逸的认识观,雪景山水以冬景和暖峻逸的物象容纳古人崇敬安然感念上苍的恩念观。再往时光深处步进,尤以雪景为伟大、为显赫的北宋山水画扑面而来,古人的精神气质与审美学养以雪为载体还原再现,以雪景为意象文化呈现。满眼的神往,既放大了与外界的视野,也拉近了与天体的距离,将天体宇宙的信息潜入画中,使得时间与空间同在,气象和人心浑然。景致寂静却深远,人虽渺小却伟岸。天地间的两种力量运动和宁静,被似乎柔弱的雪所征服和平复,使静者动而不改其静,使动者静而不失其动。雪的静令人敬畏感人至深,雪的默气象婀娜仙美高亮。雪的暖挥之不去,雪的晴光芒四射,宋代山水收藏了天地间的浩阔从容,拥抱了天地雪的虚怀若谷。空间氛围的高远、深远、平远层次纷叠,时间形态的幽远、阔远、迷远神韵厚重。在这当中,雪成为一座艺术的桥梁,立住了山幽水远的意象。雪就在文人画里遇见了中国最伟大的山水,文人画也在雪景中拥抱了最崇高的山水。雪景山水营造的意境浸润了丰富内涵和审美意蕴,所以中国画艺术雪图就是文学的雪赋。雪所代表的中国诗歌的精神意象,营造了山水意境里一个活的精神空间。雪的文化气场,古往今来没有过退却;雪的皑皑之暖,与时俱增从无降温。兼容并蓄,淬砺致臻,雪景题材因所展现的天地间广漠的沉默而被奉为山水圭臬。唐代王维与元代黄公望分别在自己的山水画论篇章里写下过同一句话:“冬景借地为雪!”落墨地方的黑与白是一种相对,表达中国传统哲学讲究的阴与阳。这种阴阳互换变化,给空白的空间赋予了深远的富腴和深厚的内蕴。借地为雪,是把留白的地方空出来作为雪的白的样子,而后再把背后染出来,把它给突出了。却原来,无是雪、空成雪,白而艺、白而禅!以见雪来识冬,以大白喻大雪积存,“白”把雪景的禅意独到表达。白还以心中意气、生机伶俐,给人一份清净安处的境象,给人一份轻重适宜的保有。山顶石坡以留白代表雪意深厚,寺舍民居以留白呈现深藏山中,山的宏厚和雪的容纳,山以形言,雪以势写,掩映得恰到好处,天然和谐浑然一体。
西方称为构图,在中国画山水里就是造境。被东西方所关爱的雪,在中国更被推崇为第一造景高手。宋代绘画所呈现出的文学化倾向,尤以山水画中雪景山水画的影响为最。既是专注性题材语汇,又是专题化造境语言,雪就成为了可学之雪的雪之学,成为了可敬之雪的雪之境。雪景山水画的情节性造境特点,将文学典故的历史人文和精神境界渗透融入,启发了画意、深化了造境,既促成保有特定内涵的造境图式,也构成固定的象征意义、意象符号和文化标志。在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的山水画学中,雪景图和寒林图犹呈表率。绘冬景者,南寒林、北雪景,南方寒林骨瘦、北国雪景丰腴。在雪的面前,南方人不再是水润柔弱,北国人也不再是山砺粗壮。雪以文学性,在雪景山水画中担当了南北性格形象的调和家与发掘家。北方最早的雪景图出自王维,最著名画卷是《江干雪霁图卷》。以留白来表现雪的淡雅,以渲淡手法使雪山湿润如玉。《宣和画谱》中有王维《剑阁图》:当年诸葛亮于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栈道,此后既成为雪景山水画中一个专门题材,还带动了许多文学典故成为特定题材,形成雪景山水画独特画派。常见的描绘题材和画家热衷的景致,尤有雪夜访戴、灞桥风雪、踏雪寻梅,特别是快雪时晴,访戴图成为雪景山水画的一个著名母题。打开心扉面向挚朋,敞开胸怀仰面雪霁,就是快雪时晴了!《世说新语》记载,王羲之第五子王子猷雪夜走访戴逵,但到达而未相见,呈现的是魏晋风度之率真人格,超脱性情与隐逸思想。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这兴来于雪也归于雪,来于雪的无声归于雪的有韵。留下的雪夜访戴、子猷访戴、剡溪雪访成语,犹如古代人文的小镜子折射见魏晋名士风范之一斑。
快雪时晴,实在是美妙的快意,天赋的快慰!书圣王羲之的一封书札行书《快雪时晴帖》,道出他于大雪初晴时的快慰心情并致问候:刚才下了场雪,现在天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也一切都好吧?雪霁朗照抚慰,光艳柔顺灿烂,一派响晴的晴朗,一派温柔的柔软,满眼金黄、满眼天蓝,这就是快雪时晴!雪把所有的阳光照耀都反射给了人们,把所有的太阳温暖都转送予了人们,既毫无保留,还津津乐道,这就是快雪时晴!圆笔藏锋的行笔,平和弹性的运笔,正是雪的风骨;气定神闲的情态,不疾不徐的步态,正是雪的精神。此帖特有的经典气质和精神,得到后世文人画家推心置腹的惊羡和五体投地的崇尚,清代皇帝乾隆弘历当属无愧于的经典代表。《快雪时晴帖》被奉为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后的代表作,也以独到角度提升了晚生对雪的文化爱戴和神往敬拜。可谓剩留快雪公天下,一脉而今见古朋。酷爱羲之书法的乾隆,对此贴更是极为珍爱,誉其神乎其技,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将其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奉作稀世瑰宝藏于养心殿西暖阁,赐名三希堂。伴随《快雪时晴帖》的名扬天下,快雪时晴不仅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独立母题,也成为更加著名的雪一样的传世母题,还成为了中国文人的一种文化概念、艺术倾向和创作追求!睿藻古香,墨润金壶,快雪时晴四字的诗性意象概括与诗艺词语组合,构成诗歌题材的经典遗存。食不厌精、景不厌雪,雪霁晴美、快雪率真。逐渐崛起的文人画在元代成为画坛主流,著名画家们多隐居山林,以绘画为媒介表达自己闲逸、淡漠、出世的精神世界,并强调推崇诗书画的三元同体。以此为题吟诗作画者古往以来不计其数,黄公望书画合璧的《快雪时晴图》为其佼佼者,淡墨渲染天空,烘托瑞雪高洁,简逸明快地表现出雪霁朗照的景致情致。山下潜藏房舍数间,山间跃出太阳一轮,氤氲横带红霞一抹。以此使得《快雪时晴帖》成为中国山水书画五岳里的大岳,使得快雪时晴理念母题成为艺术精神高峰中的峻峰!而以锋芒藏于瑞雪、以留白表现借地为雪的后世大作新作,是漫漫煌煌积蓄绵延的北中国长白山雪图和吉林雪赋!清白绵密、温婉情深,以雪养文化的方式进而塑造为文化仰雪。其既具备了以这种山水画风创作文人画的所有特质,还纯正地诠释了庄子澡雪而精神的净化精神和洁净寄寓……